第53章 一个人扛着跑的150重炮-《大明:我与那些奇奇怪怪的植物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算一算,好像还能制造17门炮。

    但这并不是全部。

    海上作战,哪怕是把这17门炮都装到一艘船上也不多。

    朱绍华从很多小说中都看到过,西方的风帆战舰,都是装载50-70门火炮起步,即便是武装商船,所搭配的火炮数量都不止于此。

    朱绍华能做的,就是提高射速,从而充分发挥高性能火炮的优势。

    按照朱绍华的记忆,这个时代海战中火炮基本是10-15分钟每发的射击频率,甚至两三个世纪之后重炮的射速也只有2-3分钟每发,朱绍华准备将射速提高到一分钟4-6发。他所依仗的,就是超轻量级的炮身、定装炮弹和护卫队员强大的身体素质,把150mm重炮当成小型速射炮来玩。

    超出这个时代的“高射速”和“高精准”特性,让朱绍华可以实现“一发入魂”和“定点清除”的战术。

    既然追求高射速,就必须使用定装炮弹,这就又涉及到炮弹壳的制造。

    目前朱绍华还不具备大批量生产轻型弹壳的能力,所以朱绍华还是用了精雕细琢生产“子铳”,然后重复灌装利用的笨办法.

    为了满足4-6发/分钟的射速,朱绍华决定为每门炮配置40发可以现场复装的炮弹壳,为了尽可能的让弹壳更薄并保证安全,仍然要使用部分二号合金树根编织,大约是每个弹壳20米,这就又需要两棵树。

    最后还有炮架,朱绍华设计了两种,一种是在船上固定使用的,一种是在陆战中使用的,仍然需要使用部分的二号合金树根,特别是反后坐力装置,这也是整个炮架的最大亮点。

    用了这么多二号合金树根的火炮,当然要物尽其用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

    粗算下来,每门炮需要的消耗8棵合金榕树,最多能制造12门炮。

    看了一眼将要被撸干净的榕树,朱绍华一阵心痛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