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复合铠甲-《回明起义》
第(3/3)页
进入到设伏地,估计至少还要一刻钟。
姜大邺有些后悔,早知道先在马车上睡一觉就好了……
团练将兵都统一披挂“乌金甲”,其甲漆黑如墨,能在树丛或者黑暗中很好的隐藏。
姜家团练之所以称之为新军,最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装备和战法与明军大不相同。
姜大邺来到这时代后,曾仔细研究过大明官兵的武器装备,发现除刀枪、铠甲外,一无是处。
而弓箭也因准确性和普及率被大打折扣。
至于火铳或鸟铳,则因为制作工艺的问题,导致射程短,威力不够大,能造成的威胁微乎其微。
基于以上明军(鞑靼兵也差不多)装备的特点,姜大邺专门设计出了全新的制式铠甲。
新铠甲主要是由竹篾、毛竹片、金刚藤、钢片组装而成,属于复合型凯甲。
因原材料普及和新型水轮机的出现,制造一套这样的铠甲并不太费事,成本也低廉。
其甲用金刚藤作为编甲绳,将方形的竹甲片互相穿组,上下左右纵横成组,扎甲片横向,纵向均互相叠压,也就是说,每处至少四个甲片提供的防御支持。
铠甲内部则用竹篾穿插而成,犹如草席般,使其更轻盈,更舒服,就算是遇水也不增重量。
竹片成型简单,款式可因人体型轮廓而切割、打磨制成,使其穿戴更符合人体工学。
为了让兵卒能轻松挥动武器,并持久发挥更强战斗力,姜大邺进一步压缩了铠甲的总体重量。
只在面门、颈脖、心脏等几处要害部位增加了金属护甲。
这么一顿操作后,总重量控制在了二十公斤左右,大大低于同时代的东西方盔甲。
甲制成后,全浸于黑色梧桐油中,月余方取出晒之;晒干复浸,凡十余遍,方完工。
其甲轻坚,外形漆黑噌亮,士兵若披甲上阵,尽显威武霸气。
穿在身上,渡江不沉,经水不湿,刀剑皆不能入。
姜大邺设计时,除实用之外,也兼顾到外在暴力美学。
反正是竹片,不增多少重量。
有时,一副好看的铠甲不仅可以增加自信心,也可以给予敌方视觉上的震慑冲击。
当然,作为一名工程师,铠甲质量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。
所以,在铠甲制作成功后,又经过了一系列的极限暴力测试。
事实证明,此复合铠甲在防御力方面不低于明军将铠,对穿刺、劈砍和钝击的防护力极强。
第(3/3)页